sticky_image
分類
back to top button

作者: |--

鼻瘜肉又稱鼻息肉(nasal polyp),在初期可能無聲無息,但一旦增生卻會嚴重影響你的呼吸、嗅覺與生活質素。事實上,許多鼻炎、慢性鼻竇炎甚至鼻敏感患者,可能都默默受著瘜肉的困擾而不自知!那麼到底鼻瘜肉是什麼?有哪些成因?怎樣的病徵值得你警覺?又有什麼治療方法能夠有效控制甚至根治?

1

鼻瘜肉是什麼?是鼻敏感引起的嗎?

鼻瘜肉是一種源自鼻腔或鼻竇內壁的良性黏膜增生物。它的外觀呈現柔軟、光滑且無痛的袋狀結構,顏色多為灰白或半透明,形似剝皮葡萄,因而常被形容為鼻腔中的「葡萄串」。

瘜肉的形成與鼻腔黏膜長期反覆發炎有關,例如受到外來刺激物如灰塵、污染、細菌或病毒影響時,黏膜會因長期處於炎症狀態而逐漸水腫並增生,最終形成瘜肉組織。這種黏膜病變並非突發,而是隨著時間日積月累而來,因此鼻瘜肉常見於患有慢性鼻竇炎或過敏性鼻炎(即鼻敏感)的患者身上。

雖然鼻瘜肉是一種非癌性病症,但也有極少數個案中可能與癌症腫瘤混淆,因此務必要透過專業醫師進行詳細診斷與檢查。例如若發現只有單側鼻孔出現瘜肉的病徵,便需特別警惕潛在的癌症先兆。

這種病變不僅會影響呼吸道的通暢,還會導致嗅覺障礙、打鼾,甚至睡眠呼吸中止症等一連串併發問題,對生活與健康造成嚴重干擾。

2

鼻瘜肉的原因

鼻瘜肉的成因可以說是多種因素交織影響的結果,尤其與長期的鼻部炎症密切相關。當鼻腔黏膜反覆受到外來刺激物(如空氣中的塵蟎、花粉、污染物及煙霧)干擾時,便容易產生慢性發炎反應,而這正是瘜肉的主要形成機制之一。

最常見的導火線包括:

• 慢性鼻竇炎:持續的鼻竇發炎使得鼻竇與鼻腔內部環境長期處於高壓、潮濕且細菌滋生的狀態,易導致黏膜水腫與增生進而形成鼻息肉。
• 過敏性鼻炎(鼻敏感):一旦患者長期暴露在會誘發過敏反應的環境中,如空氣污染、寵物毛屑、黴菌孢子等也可能演變為鼻瘜肉問題。
• 氣喘與囊狀纖維化:這些系統性疾病會波及上呼吸道健康,進一步誘發鼻黏膜增厚,造成鼻塞與息肉生長。
• 阿斯匹靈過敏三聯症:指氣喘、阿斯匹靈過敏與鼻息肉三者並存的臨床病症,也是鼻瘜肉形成的高風險因子。

醫學研究指出,當鼻腔遭遇這些長期刺激後會導致免疫細胞持續釋放發炎反應物質,如白血球介素、組織胺等,這些化學物質會破壞鼻腔黏膜,加快組織再生並形成鼻瘜肉(nasalpolyp)。若患者本身體質敏感或有免疫系統疾病,也會加劇此過程。

雖然鼻瘜肉是一種良性組織,但若長期未理會,也可能成為潛在的癌症先兆。因此理解其成因,有助於提前採取預防方法與介入治療方案,降低長期生活困擾與健康風險。

3

鼻瘜肉的症狀

許多患者初期並不察覺有鼻瘜存在,這是因為早期瘜肉體積小,未完全阻塞鼻孔或鼻腔通道。然而隨著瘜肉的持續增生,其帶來的病徵便會逐漸明顯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典型的鼻瘜肉症狀包括:

• 鼻塞:最常見的表現,可能是一側或雙側持續性鼻孔阻塞,導致呼吸困難。
• 鼻水與鼻涕倒流:鼻水多為清水樣或呈現顏色混濁,若合併感染可能變為黃綠色鼻涕。
• 嗅覺異常:隨著鼻息肉堵塞氣流路徑,嗅覺逐漸下降甚至完全喪失。
• 味覺減退:嗅覺缺失連帶影響對食物風味的感知,造成味覺喪失。
• 打鼾與睡眠障礙:夜間因氣道不通順而出現打鼾或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進一步影響睡眠品質與白天精神狀態。
• 竇性頭痛與顏面痛:瘜肉壓迫鼻竇出口,產生鼻竇炎樣的壓迫痛。
• 鼻血:持續炎症會使鼻黏膜變薄,稍有摩擦即易流血。
• 張口呼吸與喉嚨不適:因鼻塞被迫用嘴巴呼吸,導致咽喉乾燥、刺激與反覆發炎。

若病人發現上述病症持續兩週以上或已有嗅覺變差、鼻涕顏色異常等情況,建議盡快尋求醫生進行檢查。根據臨床經驗,越早發現並進行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預後越佳,也能有效防止瘜肉的惡化與擴散。

4

如何診斷鼻瘜肉?

要確認是否有鼻瘜肉(nasalpolyp),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接受專業的診斷與影像檢查。不少病人因為長期誤以為是一般鼻炎、感冒未癒或單純鼻敏感,而延誤了治療黃金期。首先,醫生會進行病史詢問了解患者是否有長期鼻塞、鼻水、嗅覺障礙或其他相關病徵。若患者本身有慢性鼻竇炎、氣喘、對阿斯匹靈過敏或曾接受鼻腔手術,則更需進一步排查是否存在鼻瘜問題。

接下來的步驟通常包括:

• 電光鼻鏡檢查:初步觀察鼻腔內部狀況,是否有可見的袋狀、灰白或半透明狀瘜肉的外觀。
• 纖維鼻咽喉鏡(窺鏡檢查)或鼻內視鏡:進一步深入檢視鼻腔黏膜與鼻竇出口位置,確認鼻瘜肉的大小與數量,並觀察是否合併鼻涕倒流、鼻黏膜水腫、或局部紅腫發炎等情況。
• 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這是診斷鼻瘜肉問題與評估其是否擴散至鼻竇最可靠的方法之一。CT 可顯示鼻竇腔體是否被堵塞,並排除潛在的癌症腫瘤或其他癌症先兆病變。

在某些個案中,若鼻瘜肉是單側出現,或形狀不規則,便需進行活檢(biopsy)以釐清是否為惡性病症。此外針對合併過敏性鼻炎的病人,醫生亦可能建議進行過敏原測試,以辨識導致外來刺激物誘發的反應源頭。這些診斷過程不僅能協助精準規劃後續治療方案,也可避免不必要的手術風險與延誤療程。

5

鼻瘜肉的治療方法

鼻瘜肉的治療方法需視病症嚴重程度與病人狀況綜合評估,一般分為三大類型: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與生物製劑療程。

1. 藥物治療:第一線控制與保守療法

• 類固醇鼻噴劑:屬於最基本的鼻瘜肉治療手段,可直接抑制鼻腔黏膜的炎症反應,減少瘜肉體積,改善鼻塞與嗅覺異常。市面上的類固醇噴劑劑型多樣,方便每日使用,副作用少。
• 口服類固醇藥物:如瘜肉的發炎情況劇烈,醫生會短期開立口服類固醇,以快速消炎、紓緩壓迫症狀。需注意不宜長期服用,以避免副作用累積。
• 抗組織胺與抗生素:當鼻瘜肉與鼻敏感或細菌感染並存時,這些藥物可同時緩解流鼻水、打噴嚏、鼻腔炎症與鼻涕色變等病徵。
• 生理食鹽水洗鼻:雖非直接治療方法,但可協助清潔鼻腔分泌物、減少黏膜刺激,有助提升藥物治療效果。

2. 手術治療:切除瘜肉,恢復呼吸通道

當藥物治療無效或瘜肉的病徵影響生活,便須考慮進行手術治療。目前最常見的方式為:

• 鼻竇內視鏡手術(FESS):透過鼻孔插入內視鏡器械,切除瘜肉與清除發炎組織,不留外部疤痕。術後恢復期短,但復發機率依體質與後續照護而異。

有鼻竇閉塞、鼻竇炎反覆發作或嗅覺持續喪失的患者皆適合進行此手術。術後仍需配合藥物治療與洗鼻,避免病症復發。

3. 生物製劑治療:精準對抗慢性發炎

隨著免疫學技術進步,專為慢性第2型發炎反應所設計的生物製劑逐漸成為新選擇。其機制為抑制導致瘜肉形成的細胞訊號,可大幅改善鼻塞、嗅覺異常等病徵。

• 適用對象:手術後復發患者、無法耐受手術治療的病人、或合併氣喘與鼻敏感的複雜病症。
• 成效:根據文獻統計,使用生物製劑可減少類固醇使用率高達 76%、降低手術再次發生率,並顯著改善生活品質與呼吸功能。

6

鼻瘜肉手術價錢與保險理賠

對於無法藉由藥物控制的鼻瘜肉問題,進行手術治療成為許多患者的選項之一。常見的手術方法包括「鼻瘜肉切除術」與「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FESS)」。這類手術大多為微創方式,能直接處理鼻竇腔內的瘜肉病灶,改善症狀如長期鼻塞、嗅覺喪失、鼻涕倒流等,讓病人重拾健康呼吸。

在香港,手術費用視乎私營或公立醫院、病情複雜度、是否需住院及使用何種麻醉方式而定。以私營醫療機構為例,一般鼻瘜肉手術連同內視鏡切除費用約為港幣$20,000-$60,000不等。若合併其他鼻竇炎病症或需多次手術,費用將有所提升。

在保險理賠方面,多數自願醫保計劃會涵蓋鼻瘜肉手術治療,只要醫生提供明確的診斷報告與手術建議書,並證實症狀影響生活品質。例如某些醫保計劃就涵蓋包括住院、術前檢查(如窺鏡檢查與CT)、麻醉費、手術費用及術後追蹤等。建議病人在接受手術前先詳細閱讀保單條款或諮詢醫療保險顧問,避免日後出現理賠爭議。

如同治療癌症或慢性疾病一樣,鼻瘜肉雖屬良性,但由於其高復發率與可能造成的嚴重呼吸阻塞,因此會對患者構成長期困擾,如鼻塞、鼻過敏及、等,保險支援顯得尤其重要。

7

預防鼻瘜肉復發及日常保健

除了接受正規治療方法外,日常保健與預防也在長期控制鼻瘜肉中扮演關鍵角色。根據臨床觀察即使成功完成手術治療,若未持續做好生活習慣管理與過敏原控制,瘜肉的復發率仍可達到40%以上。

預防與保健措施:

1. 環境控制與空氣清潔:
2. 使用空氣清新機過濾外來刺激物如塵蟎、花粉及黴菌孢子等。 定期更換床單、被套,減少鼻敏感誘因。 保持濕度在40%-60%之間,避免鼻腔黏膜乾裂與過度分泌。
3. 規律使用類固醇鼻噴劑與洗鼻習慣:
4. 在醫生建議下可長期使用類固醇噴劑作為復發預防。 每日以生理食鹽水進行鼻腔沖洗可有效清除分泌物與致敏原,穩定鼻腔黏膜環境。
5. 提升免疫力與規律作息:
6. 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物的蔬果,有助抗發炎。 減少熬夜,避免疲勞降低身體對炎症反應的自我修復能力。 若患有氣喘、鼻炎等共病者更應定期複診追蹤。
7. 避免二手菸與刺激性環境:
8. 煙霧與化學氣體會加重鼻黏膜受損,加速瘜肉形成。 同時應避免長期處於冷氣房中,防止鼻腔乾燥引發發炎反應。
9. 警覺病徵再現與及早就醫:
10. 一旦再度出現嗅覺退化、單側鼻塞及黃綠色鼻涕等跡象,應立即安排窺鏡檢查或CT以排查是否鼻瘜肉復發或合併癌症先兆。

總結來說,鼻瘜肉是一種需要長期管理的鼻腔疾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採取綜合治療方案與保健方式,才能有效預防病症惡化或日後反覆手術治療的需要。

對於生活節奏緊湊、壓力沉重的香港人來說,要每天騰出時間關注鼻腔健康、應對鼻瘜肉或鼻鼾等問題,實在不容易。尤其是當你同時面對鼻瘜肉帶來的長期鼻塞與睡眠時的鼻鼾困擾時,日常生活質素往往大打折扣。

8

你有鼻鼾,會不會是鼻瘜肉所引起的?

其實,鼻瘜肉與鼻鼾之間的關係比你想像中更密切。

鼻瘜肉是一種由鼻腔黏膜長期發炎導致的良性贅生物,當其堵塞鼻腔或鼻竇時不僅造成持續鼻塞、嗅覺退化,更可能間接影響夜間呼吸順暢度,成為鼻鼾的隱形幫兇。由於鼻鼾的成因通常與呼吸道阻力增加有關,而這個阻力可能來自鼻腔狹窄(如鼻瘜肉)、也可能來自口腔與咽喉鬆弛,因此患者應全面檢查與處理,而不僅止於暫時性的止鼾方法。

若你已經有鼻瘜肉症狀,如長期鼻塞、鼻涕倒流、嗅覺異常或睡眠品質變差,更應留意是否合併鼻鼾或睡眠窒息症等更深層次問題,並考慮尋求專業耳鼻喉科或呼吸科醫生的檢查與整體治療方案。

9

Fotona 4D 鼻鼾槍:非侵入性療程,付出15分鐘換回1年靜夜跟健康!

鼻鼾患者經過專業檢查後確定呼吸道受礙的位置後,Fotona 4D 鼻鼾槍療程即可透過非侵入性的激光技術收緊鬆弛組織,改善呼吸道問題,讓你告別鼻塞、鼻鼾,重拾順暢呼吸。Fotona 4D 鼻鼾槍療程的原理是通過專利激光技術刺激口腔組織增生更多的膠原蛋白,並令咽喉組織收縮讓呼吸道回復順暢,從而改善鼻鼾及「睡眠窒息症」的症狀。

Fotona 4D 鼻鼾槍療程:

• 無創專利激光收縮阻塞呼吸道的軟組織,改善鼻鼾問題
• 令呼吸更順暢,或有助改善睡眠窒息症
• 治療時間只需15分鐘,持效可長達1年,沒有副作用
• 不會永久改變身體組織,安全性極高

香港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止鼻鼾產品,但其中討論度最高的莫過於「鼻鼾槍」。80%的患者接受2次療程後就能明顯的看到改善效果。療程具備零入侵性、無痛、無恢復期的特性,療程後便可正常的吃喝玩樂,絕不影響日間的工作!為了自己跟枕邊人,若你懷疑自己已患上睡眠窒息症,請現在花1分鐘填寫資料,預約前往 Perfect Men 接受免費的專業檢查!

了解更多:Perfect Men Fotona 4D 鼻鼾槍療程

常見問題

鼻瘜肉會自己消失嗎?

不會。絕大部分瘜肉的成因與慢性炎症有關,僅靠休息或食療無法消除,通常需藥物治療或手術處理。

鼻瘜肉會變成癌症嗎?

雖然鼻瘜肉是良性病變,但極少為癌症腫瘤,但若症狀單側或外觀異常即需做進一步病理檢查。

鼻敏感會增加患上鼻瘜肉風險嗎?

是的,鼻敏感會持續刺激鼻黏膜導致慢性水腫與發炎,這正是鼻瘜肉成因之一。

手術後還需要注意什麼?

切除鼻瘜肉術後應持續使用類固醇鼻噴劑與鼻腔沖洗,並避免接觸刺激性氣味與空氣,降低復發風險。

鼻瘜肉影響生活的哪些層面?

除了呼吸困難、鼻塞、流鼻水與嗅覺異常外,鼻瘜肉還會造成睡眠品質下降、影響口氣與外觀對稱性,甚至妨礙正常社交與工作。

COPYRIGHT © PERFECT MEN LIMITED 2025 ALL RIGHT RESERVED.